小影呓语

一枚草履虫。

为了等待的等待 ——读《等待》  

这是一本比较特别的书,作者哈金是美籍华人,母语为汉语,这本书却是用英文写成的,所以现在拿到手里的,是金亮翻译的版本。故事发生背景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,正是社会大变革的动荡时期。人物形象刻画鲜明。

 
用一天多一点的时间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,合上书,心里有着说不出来的滋味,说不上是难受、痛苦、压抑、悲怆还是别的什么。

 
人一辈子追求的是什么?或许人自己也讲不清楚。总以为得不到的才是自己一心想要的,十八年的等待,再得到之后发现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,只剩下更大的迷茫与空虚。总想着不去伤害任何人,到头来该伤害的、不该伤害的都伤害了个遍。

 
想起了槽边往事的一篇文章,菜头小时候心心念念想要的电动火车,长大后再得到的时候,已经完全没有了当时的欣喜。“永远渴望但永远不能拥有,于是就保全了记忆中永恒的完美。”

 
如果说孔林和淑玉的结合,是时代的过错;那后来他和曼娜的不幸,则根源于他的性格:他的懦弱、胆怯、不敢爱、害怕、退让,让事情一拖再拖,直至耗尽了两人的青春与激情,油尽灯枯。

 
如果说孔林和曼娜彼此情投意合,是彼此的soulmate,那么长久等待以后的团圆应该是守得云开见月明,欢欢喜喜把歌儿唱,终成一段佳话。可为什么,从书里看到的,只是两个人的互相折磨,相互嫌弃,煎熬和无奈的开始,连喘口气的机会都没有,只剩下满满的一地鸡毛。

 
吴曼娜等了孔林十八年,在一起了不到两年;孔林醉酒后的一番话,让原配淑玉又开始了无止境的等待。一个男人的过错,承担者是两个女人。女人选择了他,是幸福,感觉更是不幸。

刚开始的时候,是有点理解孔林的,结发夫妻有恩,但没感情;但到后来他同曼娜结婚之后,发现满心的期待已经被时间偷偷调包,剩下给他的,只是激情婚后满满的无奈。突然觉得,孔林有点自作自受。自始至终,他都不明白什么是爱,不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。

对于男主,哀其不幸,怒其不争。站在原配的角度,他忘恩负义,薄情寡义,过河拆桥;站在现任的角度,他懦弱胆怯,瞻前顾后,不敢担当。现在他自己的角度,一辈子都在焦虑不安内疚害怕中度过,何其悲哀。两段感情中,他没有一天过坦然与安心。

 
从书中学到的:做每个年纪应该做的事情;爱,比被爱更充实。
 

【语录摘抄】

“这十八年的等待中,你一直浑浑噩噩,像个梦游者,完全被外部的力量所牵制。别人推一推,你就动一动;别人扯一扯,你就往后缩。驱动你行为的是周围人们的舆论,是外界的压力,是你的幻觉,是那些已经融化在你血液中的官方的规定和限制。你被自己的挫败感和被动型所误导,以为凡是你得不到的就是你心底向往的,就是值得你终生追求的。”

“各人愁苦各人知啊”

 

 

评论

热度(2)